专精特新访谈录⑤
新技术新产品认证38项 产品覆盖应急救援多场景
“亦庄智造”特种机器人成为“小巨人”
来源:亦城时报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当易燃易爆炸的场所发生火灾时,防爆灭火侦察机器人可以代替消防人员进入一线进行救援;当疫情大面积暴发时,消毒防疫机器人能够代替医护人员进行消杀;当海难发生时,水下侦察搜救机器人可以深入水下进行摸排救援……“这些应用于专业领域,能辅助或代替人执行专业任务的机器人,就是我们正在研发的特种机器人。”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天智能)质量认证事业部经理常善强说。深耕行业近20年,凌天智能已从一个仅15人的小团队,成长为130余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地下到地上拓展应用场景
2003年,几位中国矿业大学的毕业生创立了凌天智能。“那时大家想得简单,希望能结合专业技术去做矿山的安全防护。”常善强说。创业伊始,团队主要面向矿井下的场所做“一通三防”(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火)技术支持,随着在环境监测、救护等方面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开始向地上的消防救援等场景拓展。
“2010年是我们的一个关键转型期。依靠此前在有限空间环境中所形成的探测救援装备研发生产的工艺和防爆技术,我们逐渐转向以特种机器人为核心,开展多领域应急救援系统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常善强说。
在做救护救援工作时,由于需要提供设备调试培训等服务,凌天智能的团队经常去一线。常善强说:“消防员总是第一时间冲入火灾现场,太危险了,为什么不能让机器人代替他们?”于是,技术团队从简单的设备着手,最初仅仅是设计一个可以人为操控的平台,让它装载水炮移动,实现辅助灭火功能,随着技术的迭代,装备越来越智能。
有一次,河北某地发生一起油罐着火事故,凌天智能研发的3台防爆灭火侦察机器人在远程操控下辅助消防人员进行高效灭火。现场,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油烟味,不断有爆炸声响起,地上到处都是障碍物,凌天智能的技术人员配合消防员一同操作防爆灭火侦察机器人对难以接近的火源——油罐进行灭火。即使不是主力,但在使用机器人执行油罐灭火任务过程中,不仅能够避免或减少消防员的伤亡,而且能有效提升灭火救援效果。
从无到有突破核心技术
在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的背后,是凌天智能坚持自主研发,持续突破特种机器人的核心技术。
“自2014年起,我们开始研发一款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芯’。”常善强回忆说。每个机器人需要的系统虽小,但数据量和运算量很大,因此对芯片要求较高,但当时找遍国内市场,没发现有符合要求的芯片,技术团队便考虑通过其他技术方案去实现机器人功能。
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凌天智能的研发团队采用基于边缘计算模型和算法,将智能控制的中心化方式转移到多个边缘功能模块。相较于传统的集中控制方式,新技术方案将机器人各个功能模块作为一个小系统单元,以此降低运算数据量,进而降低了对芯片的要求,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供货速度。在研发过程中,技术团队通过建立多种环境信息获取和处理方法,研发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机器人的自主控制提供稳定可靠的传感器信息输入。
常善强说:“现在,我们的这款特种机器人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效控制距离达1.1千米,实现了自保护、高效灭火、12种有毒有害易燃危险环境参数快速检测等功能。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进入量产阶段,还中标了长沙市消防支队8台小批量的采购应用。”
从小机器人向“小巨人”布局
近年来,凌天智能以科技创新促进发展,推动特种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不断取得突破。截至目前,凌天智能获得授权专利126项,发明专利4项,实审中的发明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61项,被评为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同时,凌天智能累计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认证38项,产品应用范围已覆盖应急救援、应急执法、矿山救援、消防救援、特警反恐等多个场景。
“受产业环境吸引,凌天智能于2020年初迁入亦庄新城。自此,经开区在场地补贴、研发支持、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给予公司很多支持。”常善强说。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作为经开区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为凌天智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上下游生态环境,企业创始人兼总经理常建被评为“领军人才”,现在公司正在申请经开区“首台套”相关政策。
近日,工信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此,常善强表示,“这一政策对公司发展利好,也为公司指明方向。未来,凌天智能将围绕‘全灾种
大应急”领域继续深耕细作,将更多智能化元素融合到智能应急救援装备中,同时将更多的高精尖装备服务于应急、矿山、企业等客户,计划在三年内,凌天智能争取完成北交所上市计划。”
融媒体中心记者孙艳平